自古以來,我們的大國、小家,凡事以和為貴,正所謂“家和萬事興”。我們的班級就是一個特殊的家,孩子,是一個班級的主體,也是這個特殊家庭的重要成員。
每一個孩子,都是一個家庭的整個世界。記得一年級時,我班上有個小姑娘是由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六個大人送來報名的。類似的重視情況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:有的家庭為了孩子讀上理想的學校,會傾其所有去買學區房;有的母親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,會毅然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甘心做專職“家庭婦女”;有的父親為了讓孩子上齊各種興趣班,會將自己的工資全額付出,自己卻節衣縮食,甚至主動戒酒戒煙……這就是我們班里一個個家庭的縮影。關愛每一個孩子,珍惜每一份相遇,讓所有孩子都感覺到自己在班里的重要性,給他們以安全感、歸屬感,班級就會有溫暖,有凝聚力。
春季百花盛開,引人入勝,可誰曾想,夏季艷麗的荷花、秋季淡雅的菊花和冬季傲然獨放的梅花,它們還沒來得及粉墨登場呢。我們用足夠的耐心看遍十二月的繁花似錦后,再回看我們眼前的孩子,也許會突然醒悟,他們的花期,也該靜靜等待……
學習,在老師眼里看來,是那樣的重中之重,可是,對于一個人的一生,智商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。有的孩子成績老大難,但在運動會上,我看過他奮力拼搏的身影;清潔區中,我見過他認真打掃某個角落;教室里亂哄哄時,我眼前曾閃過他靜靜的凝望……甚至有些孩子,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哪哪都不順眼,可突然發現,同學們之間的各種打鬧、矛盾,他從未沾過邊……總之,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,不僅尊重了弱勢孩子,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孩子欣賞他人,取長補短。并且,同班同學之間不會出現排斥弱者現象,這樣無形中帶動了全班孩子共同進步,健康成長。
在一年級時,孩子們最直接的感覺是老師像媽媽,而三年級時,他們對老師的依戀感逐漸轉化為信任感了,這種感覺傾向于朋友,非常美妙。我們如果真能為孩子分擔苦憂,孩子就一定會與我們分享喜樂。如大冬天的早讀,一大早孩子們個個凍得直哆嗦,老師也懷揣著暖手寶,不時捂著手哈著熱氣,這時我們與其要求孩子立刻進入認真朗讀的狀態,不如換種方式,讓孩子們放下書本,先去操場跑個圈,或在原地蹦蹦跳、搓搓手,嘻嘻哈哈熱乎一陣之后再進入讀書狀態。再如,孩子們寫作業時,我們要求坐姿正確、書寫工整、速度跟上,甚至作文還要寫出高水平……再想想自己,是否能面面俱到?如果我們從孩子角度去考慮,在低段時主抓坐姿、中段主抓工整、高段主抓速度,孩子們的書寫能力是不是能階段性地得到有效提高呢?
我們常說理解萬歲,其實,三年級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獨特的思想了,他們還是會打架,但更多的時候不再為自己打,而是為朋友打,甚至為班級打;他們還是會說閑話,但說的不再是你的手臂超線了、我的筆多漂亮之類,而是對老師所講內容的不同見解甚至討論自己的質疑;他們還是會哭泣,但不再是誰誰不跟我玩了、我哪兒摔疼了的幼兒式哭泣,而是班里接力賽掉棒失利了,或者面臨上四年級要分班了的傷心……這時候的我,喜歡耐心聆聽他們的故事、想法,與他們感同身受,并在理解的同時進行正確、有效的引導。后來,我發現孩子們再次想動手時,會先忍讓,會想起老師教過的明辨是非;再次說閑話時,會考慮找合適的時機;再次心傷時,會逐漸變得堅強。
除了理解和正確引導,對于中段孩子而言,老師的以身示范比口頭說教要管用得多。孔子說過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在炎炎烈日下的大課間,我們要求孩子做操動作規范、標準,分班活動有序有效,可如果自己戴著太陽帽穿著防曬衣站在一旁動動嘴而已,幾乎沒有幾個孩子能按要求執行。而自己站在排頭,動作到位地跟著孩子一起做操、一起流汗,眼前一定會出現另一番情景。
漸漸你會發現,孩子突然變得懂事了、自律了,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也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了。
老師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,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大家都扛著責任默默奉獻,不驚天不動地,卻常常累到感動自己。在工作中,老師們任勞任怨,不怕身體的苦累,卻常會被心累、心酸、心寒打倒,這樣那樣的不如意總是如期而至,甚至受到各種莫名的質疑、委屈,讓人時不時地迷失方向。但是回過頭來看看,一切的不如意與我們的得到相比,頓覺不值一提,因為孩子們一轉眼長大了,他們,是在我們的關愛與陪伴下成長的,這是多么幸福的成就感!
“我將無我,不負人民!”習近平主席這句話一直感動著我,國家領袖如此深切的赤子情懷,讓身為人師的我倍感責任重大。培育祖國的花朵,是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的大事,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具有多大的意義!有人說:“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,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!”愿以后的日子里,我們一起努力,共同創造屬于我們的奇跡!
撰稿:胡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