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持理念 豐富內涵
----君子教育,學校特色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
學校是一種文化存在。有怎樣的辦學歷史,有怎樣的工作與生活方式,就會形成怎樣的學校文化。
2011年3月,我從山東淄博調回老家宜春,和晏校長、萬校長一起,我們仨組成了籌建九年一貫制宜陽學校的核心管理團隊,探索義務教育的一種嶄新樣態。晏文彥校長是我們這個團隊的“頭雁”,晏姓與“雁”是同音字,由此我借用仿生學的原理,聯想到大雁是動物界中最講團隊協作精神的化身。俗話講,獨行快,眾行遠。在我們的學校文化元素里,應當有“雁”的符號,后來我在宜陽學校文化體系里提出“雁文化引領”這一概念。八年來,我們一直堅持文化引領,以人為本,素質教育,全面發展,學有所長。如果說宜陽為什么在宜春中心城區崛起這么快?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之一,建校伊始,我們就很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培植。我們正是以文化的力量推動學校持續發展,平穩成長。
2011年3月底,我在系統研究宜春2200余年歷史文化的基礎上,結合唐代大文豪韓愈在袁州刺史任上創辦袁州州學、重文興學的傳統,提出了宜陽校訓:“學業宜勤,身心陽光”。得到了普遍認可。校訓一經提出,即成為宜陽師生的核心價值觀,高度濃縮、全面回答、系統概括了宜陽精神:一是勤奮,二是陽光。從此,“勤文化育人”成為每一個宜陽人堅守的信念。
2011年9月,乘著全國第六屆竹文化節在竹鄉宜春隆重舉行,作為一所市委市政府后花園的新建學校,我們的師生深度參與到竹文化節的各項活動之中,諸如袁山公園竹博園開園與各國駐華使節共同植竹扶綠,當時,我正在尋覓學校文化的具象載體。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功夫。頓時靈感上來,有了,這就是“竹文化塑形”。竹子中通外直,虛心勁節,號稱植物界四君子之一。在校園物態環境的建設和校園文化環境的創設中,我們皆以竹為媒,從此,“青青翠竹”、“尖尖筍娃”就成了我們可愛的宜陽學校中、小學生的形象代表。
2013年5月16日,市教育局在我校召開市直學校德育工作現場會,由我解讀漸成體系的宜陽學校君子文化:雁文化引領,勤文化育人,竹文化塑形。我發言的題目是:用青竹文化,育君子美德。一句話: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君子文化立德樹人,培根鑄魂。
2017年2月,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,中學部與小學部相對分離,移入與文藝路16號小學部三百米之距的盧洲北路695號德和園福山辦學,正式拉開了宜陽學校一校兩部集團化辦學的序幕,在小學部君子文化初級版60畝地的基礎上,我們團隊又施展拳腳,在更寬廣的中學部100畝的舞臺上,精心打造了初中部君子文化升級版。
2018年9月,隨著宜陽學校集團化辦學的不斷推進,錦繡小學校區開學招生,不久的將來,宜陽學校君子文化錦繡版也將呈現在宜春人民面前。
2019年9月,根據市教育局、宜陽新區的決策部署,一年級小學生全部在宜陽學校棗樹小學校區就讀一年。加快了宜陽學校優質教育資源西擴的步伐。
未來,宜陽學校將繼續堅持學習立人,文化立校。不斷豐富君子教育的理念與內涵。
|